1. 發燒現象
發燒是指中心體溫 ≥ 38°C,通常是人體對疾病的發炎反應,導致體溫設定點提高。初期時,兒童可能會感覺寒冷,四肢冰冷;隨著體溫升高,四肢會變得溫熱,且不再感到明顯的寒冷。當體溫下降時,兒童可能會感到熱並開始流汗。
2. 體溫測量
肛溫:最接近核心體溫,適合所有年齡段。
耳溫:與肛溫有高度相關性,適合三個月以上的兒童。
腋溫或背溫:適合三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。
3. 發燒的影響
適度的發燒能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。研究顯示,退燒藥可能會壓抑免疫反應,延緩疾病的康復。人體有調控機制,通常不會讓體溫超過41°C。關於小孩因發燒而腦部受損的傳言,多數是因為其他疾病(如腦炎、腦膜炎)所致,與發燒無直接因果關係。
4. 危險的病徵
無論發燒與否,觀察兒童是否有以下危險病徵非常重要:
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
尿量大幅減少
哭泣時沒有眼淚
意識不清、持續昏睡
痙攣或肢體麻痺
持續頭痛與嘔吐
頸部僵硬
咳痰有血絲
呼吸急促或困難
心跳異常
無法正常活動
皮膚出現紫斑
嘴唇、手指、腳趾發黑
5. 退燒的時機
如果體溫超過38°C且有以下情況,應考慮積極退燒:
慢性肺病
心臟病併發心臟衰竭
有熱性痙攣或癲癇病史
嚴重神經肌肉疾病
慢性貧血
糖尿病及其他代謝異常
6. 退燒的方法
休息:讓身體充分休息。
觀察症狀:若伴隨其他嚴重症狀,應尋求醫療幫助。
多喝溫水:保持水分,有助於降溫。
環境通風:保持空氣流通,穿著輕便衣物。
藥物緩解:依醫囑使用退燒藥。
沖溫水澡與冷敷:可用溫水澡或毛巾擦拭降溫。
定期量測體溫:掌握發燒情況以便調整治療。